国家队备战欧预赛,实力逐渐显现强大
海帆赛见证中国帆船成长
对于2017年海帆赛,无论国际竞赛官员还是参赛船队,都是“点赞”不断,国际帆联副主席安娜女士(Ana Sanchez)称其为“历史上最为成功,最顺利的一次”。从海帆赛创办伊始就见证其成长的陈晓华说:“海帆赛举办到第八届,只有2015年和今年成功实现环全岛比赛,今年环岛期间风力并不大,还出现无风区域,但顺利完成全部比赛,让更多赛队体验到长航的乐趣。”赛事最终目标的实现,靠的是一点一滴细节的积累:从引入国际一流仲裁团队保障竞赛公平,到不断优化航线,再到引入YB系统跟踪赛船,每一个环节都带给参赛队伍更好的体验,最终决定了赛事的成功。近两届海帆赛可以看出船队技术、器材明显提升,能够顺利完成环全岛的船队逐年增加,陈晓华认为,这与参与人群扩大密不可分。中国内地大帆船从刚开始的中国杯,海帆赛和俱乐部杯CCOR到现在全国各地几乎每月都有比赛,大家对帆船运动的认识也越发深厚。爱好者基数增长、海外“高手”来华竞技、帆船培训的开展也不断提升国内爱好者的技术战术水平。
海帆赛要“走出去”,未来或有新赛制
陈晓华告诉我们,下一步海帆赛要“走出去”和国外知名赛事建立伙伴关系,让世界了解海帆赛,吸引国际高水平船队参赛。组委会将提供更完整的服务产品体系,包括更多的船支租赁选择,让国外赛队无后顾之忧的来中国参赛。此外,他也透露,海帆赛正在考虑引入新的竞赛内容,例如增设到三沙的400海里比赛,把海帆赛打造成一级离岸赛事。“提升竞技水平和赛事难度才能吸引来国际高水平队伍前来参赛,但是开发新航线要一步步来,毕竟国内具备丰富长航经验的船长还不很多,环岛需要每条船有2个很有经验的船员,去三沙可能要5-6个。”对于有船队提出,本届比赛分组中休闲船和赛船同在一组,船只性能差距较大的问题;陈晓华认为,这说明了参赛者竞赛意识和水平的提高,是一件好事,未来如果有更多高水平船队和高性能赛船参加,海帆赛在分组方面也可能进行调整,让水平、器材相当的队伍同场竞技。
海帆赛赛事总监博纳(Bernard Bonneau)认为,目前赛程已经很丰富,通常认为对比赛不利的渔网、无风区恰恰是比赛亮点,正如著名的悉尼霍巴特帆船赛就要经过风大浪急的“巴斯海峡炸弹”,参赛者要克服重重困难,这就是帆船比赛的魅力所在,航线越是有挑战性,就有更大的吸引力。另外,现在的赛程已经比较长,很多帆友的时间有限,增加新内容有实际难度。所以短期内的重心是将竞赛做的更完善,再从长远考虑新的赛制和航线,与中国帆船水平同步成长。
三亚欲做未来世界帆船之都
三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帆船运动,定位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,航海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休闲产品。三亚要打造帆船之都,参与更多国际化帆船赛事势在必行。2015年国际帆连在三亚举办年会,时任国际帆连主席卡洛斯建议三亚申办世青赛。这项赛事作为明日帆船明星的舞台,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,同时对于当地帆船运动,尤其是青少年帆船开展有明显带动。
另外,三亚已确定作为克利伯环球帆船赛2017-18和2019-20连续两个赛季赛队和停靠港合作伙伴,招募“三亚号”大使船员和媒体船员也已启动,三亚曾承办过两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经停港。陈晓华介绍,沃尔沃帆船赛需要职业化水手,普通人难以企及,而克利伯赛事同属世界顶级环球帆船赛,但参与性更强,让热爱航海的普通人也能参与一场毕生难忘的跨洋远航,顺应了目前中国帆船运动大众化趋势。海帆赛团队参与克利伯赛事的运营工作,能进一步开阔视野,提升赛事管理和运营能力,让三亚这座年轻的城市成为世界帆船之都。
八年赛事,团队和经验是最宝贵财富
海帆赛举办到第8届,赛事运营团队积累了丰富的赛事运营和管理经验,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,去年陈晓华让团队参加了一个月的帆船培训,让员工真正了解、喜欢帆船运动。他说:“如果只是赛事期间做几天,平时不做,每次比赛换新人,就会有很大风险。所以我们团队要参加培训,要多接触其他帆船赛事,让团队不断学习,交流,不断积累经验。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比较有自信,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。”除了海帆赛,这只团队也参与其他赛事,如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停靠三亚站的运营管理工作,承办了富力湾精英帆船赛等商业帆船赛事的运营工作,未来也将参与克利伯环球帆船赛“三亚号”和赛事三亚站的运营管理,不断提升赛事经验。“做别人的赛事比较容易,有明确工作内容,做自己的赛事就感觉很多地方要提升。”
陈晓华说:“过去几年,他和团队一直坚持从细节入手,提升赛事运营细节,今年比赛受到船队、媒体、国际技术团队的肯定,首先要感谢各个船队参与海帆赛,把比赛的快乐传递给大家。我们也希望第九届更多船队和爱好者能参与到比赛中来。让跟多人感受航海乐趣,实现自我价值,我们一定会把海帆赛做得更好,让船队、赞助商、媒体都更喜欢我们的比赛!”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